醫療報導
  • 【4+2R代謝飲食法】健康減重同時改善腸道菌異常

  • Yahoo新聞 2020-07-16 文章出處 : Yahoo新聞(點我連結)


    (圖) 渾然天成整形醫美提供。


  • 你知道台灣十大死因,除肺炎、事故傷害外,其他85%以上都屬「生活習慣病」嗎?渾然天成整形醫美王姿允醫師說明,多餘脂肪的不正常堆積代表這個人正處於疾病前期的亞健康狀態,主因源於長久不良的飲食習慣與外在環境壓力,造成體內毒素累積、營養不足卻熱量過剩、吸收營養能力受阻,最終導致腸道菌叢生態的失衡及身體調控代謝的能力變差。另外當身體無法正確吸收、利用、代謝掉熱量跟營養,就會使多餘的熱量轉為會釋放發炎激素的大脂肪細胞,連帶脂溶性的有害物質,日積月累衍伸出許多跟發炎相關的慢性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風、代謝症候群、風濕免疫疾病、各種過敏相關等問題,甚至癌症,因此如何改善腸道益菌更是不容錯過的議題!

  • 全球將面臨低營養密度時代:健康存活餘命比例下降
  • 近半世紀來環境急速變遷、食品加工業的進步、速食產業氾濫和越來越多的食安問題,「食物」的定義已大不如前,我們吃到的是精緻包裝充填人造化學製品的「空營養高熱量假食物」而非舊時「高營養密度的真食物」。加上複雜的社會型態導致現代人的壓力跟不良的飲食習慣,越來越多的慢性疾病和無解的身體症狀並沒有因醫療進步或藥品研發而減少,傳染病和急性病的控制使死亡率下降,但慢性病跟癌症的發生卻有增無減,且先進的醫療設備跟產業拖長人類的存活年限,卻沒有增加健康存活餘命的比率。

  • (圖) 環境影響代謝、腸道菌型態。


  • 體內腸道菌主宰人類的健康與疾病、肥胖形成
  • 近年來研究發現所有人體的功能運作,都跟我們身上的微生物密不可分,而體內共生的腸道菌基因數量估計是人類的100-150倍,這佔人體90%以上基因的生物們,其實才是主宰人類一切疾病跟健康的關鍵。成大家醫部兼任主治醫師王姿允提到,我們吃的每一口食物,都會由互利共生的微生物分解後產生許多代謝產物,而這些產物都是重要的訊號分子,跟我們本身的基因互通有無,兩者的協調關乎生理機能的正常運作,包括免疫系統、營養吸收、代謝疾病等等。

    除了人為災害造成的自然浩劫導致營養貧瘠,環境中的重金屬、環境賀爾蒙、空氣汙染、殺蟲劑、食品添加劑、藥物濫用,都讓我們身上這些微生物生態系的平衡岌岌可危,目前可用特殊的定序技術Illumina對人類糞便樣本中的16S rRNA基因進行測序分析,腸型有很大的個體間差異,隨基因、年齡、性別、文化、地域性、飲食有很大不同。常見的主要三種腸型:B型(以擬桿菌屬為主)、P型(由普氏菌為主)、R型(以厚壁菌為主),而有些研究發現B腸型的人有高比例較不易肥胖。
  • (圖) 4+2R飲食-不易胖的擬桿菌變多。


  • 腸道菌異常影響肥胖,進而研發以健康腸相為導向的4+2R飲食法
  • 從事肥胖治療跟微菌研究多年的王姿允醫師表示,研究發現在肥胖發生前,人體的「腸道菌異常」已經發生,而市面上的減重法五花八門,一味追求數字卻可能使腸道菌的生態系變得更差,飲食對腸道菌相的改變是有立即性的影響,因此她研發的「4+2R代謝飲食法」,就是以腸道菌相的改善為核心出發。也發現經過7天的R1飲食後,從P腸型變成B腸型的例子,顯示飲食的力量或許超過其他因子甚多。每個人的體質跟對食物和營養的需求不同,就像我們的腸道菌叢和指紋一樣獨一無二。

    最後提醒各位應經由專業醫師全方位評估,找出適合個人的理想體重和身體組成比例(肌肉、脂肪、骨骼),連結個人需求和特定營養,透過非藥物的方式量身訂做適宜的飲食運動計畫,藉由終身維持理想體重、適當的身體組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以達預防疾病、失能及健康長壽的目的,才能說是提升未來自身健康所做的長遠規劃。

  • (圖) 菌種改變。


  • 解說:一46歲男性在吃R1飲食7天後腸型改變,從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腸型變成以蛋白質為主的腸型。從普式菌為優勢變成擬桿菌為優勢。腸道微菌多樣性提升,顯示7天的特殊營養介入可以改變跟疾病風險相關的菌。

  • (圖) 王姿允醫師4+2R飲食案例。


  • 案例為個人成果分享,僅代表該當事人治療成效,實際療程效果依據個人體質條件而有差異,請親自與醫師當面進行評估診斷後再決定進行療程與否。

  • (影片) 王姿允醫師4+2R代謝飲食法-增肌減重講座。



  • ► 你可能會想看 :